为给患癌丈夫治病背负十几万元外债,她一人苦干16年只为还清欠款
为给患癌丈夫治病背负十几万元外债,她一人苦干16年只为还清欠款
为给患癌丈夫治病背负十几万元外债,她一人苦干16年只为还清欠款
许爱玲(右) 中牟新区发布(fābù)/图
顶端(dǐngduān)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 贾利
54岁的许爱玲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,骑电动三轮车40分钟到距家(jùjiā)约30里地(dì)的幼儿园工作,下午6点多结束工作回家后继续做家务(jiāwù)、干农活。
今年(nián)(jīnnián)是许爱玲丈夫因病去世的第23年,也是她还清11万元欠款的第7年。
关于现在的生活,她说(shuō):“我(wǒ)女儿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的,儿子(érzi)正在河南师范大学上大三。现在生活好起来了,身上没有那么大压力了。”
亲朋(qīnpéng)邻居“送来”11万元
许爱玲家住中牟县万滩镇三刘寨村,一家人依靠种地和打零工过着(zhe)普通的生活。2001年,许爱玲的丈夫(zhàngfū)患癌,家里花光积蓄,背负十几万元外债给他(tā)治病。两年后,丈夫去世。
许爱玲说:“家里也不宽裕,一家人基本上靠种地(zhòngdì)维持生计。他害这种(zhèzhǒng)病以后家里也花穷(huāqióng)了,亲戚朋友、街坊邻居都借过了,两年借了11万元。”
许爱玲告诉顶端(dǐngduān)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,11万元与其说是家里借来(jièlái)的,不如说是亲朋邻居“送来”的,“亲戚朋友、街坊邻居对我们(wǒmen)都(dōu)可好,乡亲们看得起我们一家,知道我们家遇到困难了都伸出援手,主动来送钱”。
“大概借了亲戚朋友、街坊邻居五六十家,那时候借钱有100、200的,有500、1000的,最多的是4000元钱。”许爱玲告诉记者(jìzhě),11万元不是由几笔大的借款(jièkuǎn)组成的,而是亲朋邻居一笔笔小数目的借款凑出来的,很多人(rén)告诉她不用还,但她坚持(jiānchí)要还。
丈夫去世时,许爱玲32岁,女儿10岁,儿子10个(gè)月(yuè),年轻的许爱玲没有离开,而是选择成为家里新的“顶梁柱”。
“亲戚朋友借给(jiègěi)我们这么多钱,家里还有老人(rén)和孩子,这是(shì)一种责任,也是一种担当。我不能逃避,逃避了真的对不起人,我不能干对不起人的事,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她说。
摘(zhāi)100多斤棉花赚20元左右
为了(wèile)还清11万元的欠款,许爱玲干过很多工作:种蒜、摘棉花、在冷库装卸货物(zhuāngxièhuòwù)、分拣快递……
“那时我摘棉花没戴手套,手都被扎烂了,手上的血流到了棉花上。”许爱玲告诉(gàosù)记者,摘棉花每斤赚一毛多,一天(yītiān)可以摘100多斤,每天可以赚20元左右(zuǒyòu)。
2010年之后,许爱玲干的活(huó)更多(duō)了,也更累了,她到冷库装卸货物、去工地搬钢管、在快递点分拣快递。
就这样,通过这些一天几十元或百十元的(de)(de)零工,许爱玲慢慢还(hái)着11万元(wànyuán)的“巨额欠款”。“我们家有一个小账本,还一家拉掉一家。”许爱玲说,“借我们4000元那几家一次还不完,都是分几次一点一点还上的。”
许爱玲告诉记者,对她来说,还钱远比借钱难。她还的(de)第一笔(dìyībǐ)欠款是邻居大哥家的,当她去还钱时(shí)却遇到了“阻碍”,“他不叫我还,我说‘你家也不容易,我现在有钱了得把钱还上’。很多人都不让还了,有的跑(pǎo)几趟才还上”。
钱还清了,忙碌(mánglù)的日子还在继续
2019年初(niánchū),经过十几年的苦干,背(bèi)在许爱玲身上的11万元欠款终于还清了。
“还(hái)完账的时候,我(wǒ)心里很高兴,感觉身上担子轻了很多。”许爱玲说。
还清欠款后,身上的压力没有了,但(dàn)许爱玲的生活还在(zài)继续,她仍然忙着做家务、干农活。
如今她在距家约30里地的一家幼儿园工作。“我一般还是骑车回家,到家之后(zhīhòu)做做家务、照顾(zhàogù)照顾老人、干干农活。”
“借钱(jièqián)还钱嘛,这是必须的,包括为这个家付出,我都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。”许爱玲说(shuō),“老人们对我可好,街坊邻居待俺家也可好,现在生活比(bǐ)以前好多了。”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